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开放托举文明高度,合作共赴星辰未来。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The International Month 2025: Openness, Cooperation, Trust)于2025年10月全面拉开帷幕,主题为“科技为舟载天下,人文作楫济未来”(S.T.I. Bridges, Humanity Orients)。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联合光明网邀约多领域专家围绕开放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共享、青年人才交流等维度撰文,解析“开放、信任、合作”中国方案的实践路径与深层价值。
■ 许嘉俊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发展合作模式加速转型。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正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同时强调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为在新时期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深化双向投资合作 ,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引与实践路径。
双向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一带一路”不仅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更是规则、标准与市场的“软对接”,是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活循环”。双向投资作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机制,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从“项目合作”走向“生态共建”的核心抓手。据不完全统计,2021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逾1600亿美元,吸引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过800亿美元,形成了“一带一路”共建框架内约800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出。这不仅彰显了中国资本对共建国家发展的强劲拉动作用,也体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强大吸引力,生动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共赢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展双向投资合作,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生发展。我们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构建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推动资本、技术、标准、管理模式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实现双向流动与深度融合。
以制度型开放打通双向投资堵点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投资规则向更高标准演进。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过建立健全“一带一路”投资合作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跨境数据分类分级流动、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等,构建“政策沟通+规则互认+风险共控”三位一体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推动设立“一带一路”政策性金融与市场化资金协同的多层次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探索“两国双园跨境结对”模式,探索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以此推动中白工业园、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成为双向投资的示范平台;创新“外汇通、数据通、海关通”的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提升投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型开放逐步推动规则对接,为优化区域要素配置提供制度保障,不仅打通了双向投资的“最后一公里”,更使“一带一路”成为全球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带”。
构建“产业—科技—金融”闭环,提升双向投资能级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推动投资合作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我们坚持以科技合作为引领,加快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联合研发与产业化落地。通过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合作基金,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与离岸孵化基地,打造“原创研究—中试熟化—产业应用—全球推广”的全链条跨境协同体系。
与此同时,金融是双向投资的活水。我们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动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基金等多方协同,创新“投建营”一体化、REITs、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高新技术、低碳转型、民生服务等领域,实现“资本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技、科技提升价值”的良性循环。
推动标准互通与治理协同,塑造“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
标准是国际合作的技术语言,也是双向投资制度软联通的关键支撑。中国积极与共建国家共同制定数字经济、绿色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标准规范,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通过建设区域性“一带一路”仲裁与调解平台,探索诉讼与仲裁、调解衔接的多元调解机制,逐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透明度;依托国际公约及双边司法协作,优化域外法查明与裁决执行效率,为各国投资者提供更可预期的准入、经营及退出保障。
迈向共商共建共享的投资合作新阶段
历史告诉我们,封闭没有出路,孤岛难成气候。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双向奔赴”为核心理念,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动“一带一路”从“连通世界”走向“赋能世界”。通过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深化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链协同等新兴领域的务实合作,中国将与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合作新生态,在更高水平开放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作者系上海市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浦江学术专委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