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资企业支持印尼能源转型 携手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首页> 能源频道> 企业观察 > 正文

中资企业支持印尼能源转型 携手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4-11-21 13:23

  中国日报11月20日电 近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期间,中国馆举办了以“与世界对话,共建零碳未来生态”为主题的边会活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印度尼西亚公正转型伙伴关系秘书处负责人Paul Butarbutar,联合国项目事务署东南亚能源转型伙伴关系高级项目经理John Cotton,万科集团及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以及印尼德信钢铁、格林美、隆基绿能等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边会展示了中印合作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和自愿减排领域的积极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支持印尼实现能源转型提出了行动愿景。

  中国的气候行动与合作愿景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会上谈到:“近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屡破纪录,热浪海啸等极端气候频发,应对气候变化时不我待,亟需加快全球行动。我们要认识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离不开政府、企业、民众在内的全社会广泛参与。”刘振民特使就全球实现碳中和提出4个工作方向:一是,在全球大范围部署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二是,考虑到全球能源转型难以完全脱离化石燃料,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对于必须保留的化石燃料做好清洁利用;三是,要保护好生态系统,加强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碳汇资源的培育和养护。四是,全社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

  刘特使强调,中国扎实开展气候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中国提供了全球70%的光伏组件,60%的风电设备。关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他指出,中国和印尼的能源结构都以煤为主,且两国都是能源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愿意为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共享经验,助力亚洲的能源转型。最后,刘特使呼吁各方深化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能源转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行动,为实现世界零碳未来努力奋斗。

  南南合作助力绿色能源转型

  印度尼西亚公正转型伙伴关系秘书处负责人Paul Butarbutar在致辞中表示,加强国际合作是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他谈到,印尼与中国在低碳发展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印尼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转型,正在制定积极的政策计划,包括推广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技术,以实现更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他呼吁国际社会,尤其像中国等邻国,深化与印尼的合作,为绿色转型提供技术和投资支持。印尼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作出贡献。

  万科集团及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在致辞中表示应对气候挑战需要政府、企业与NGO(非政府组织)的通力合作。他分享了两个月前访问印尼经济开发区的感受。近年来,印尼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家投资,其中德龙集团旗下的印尼德信钢铁和格林美两家公司令他印象深刻——德信钢铁在环保技术上的成就以及格林美对当地文化、民族和教育的尊重。他们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制造业和冶炼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的巨大转变和担当。这些企业不仅在中国推进环保实践,还将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带到海外。王石希望印尼和中国的合作项目能够成为绿色"一带一路"上的典范,为东南亚乃至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联合国项目事务署东南亚能源转型伙伴关系高级项目经理John Cotton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功经验,并呼吁将技术转移模式引入东南亚。他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创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需要通过技术转移和国际投资来实现能源转型,而中国的技术支持对于东南亚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他呼吁中国及其他国际合作伙伴加强跨国合作,通过共享技术与经验,共同构建绿色未来。

  “一带一路”上的绿色明珠

  据了解,2018年4月,印尼政府推出“印尼制造4.0”计划,聚焦食品、汽车、纺织、电子和化工等五大行业,目标在2018至2030年间实现年均GDP增速6%-7%,并提升制造业在GDP中的贡献至21%-26%。到2030年,印尼预计跻身全球十大经济体。然而,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增长,印尼计划在2020至2024年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推动机场、电站和海上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

  在此背景下,不少中资企业成为推动印尼转型的关键力量,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为印尼能源转型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目前,印尼工业领域面临着重大碳排放问题,但这也成为印尼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据印尼德信钢铁首席营销官Handy Rachmat介绍,德龙钢铁已累计在印尼德信钢铁投入34亿美元,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联合钢铁企业之一,年产钢700万吨、焦化项目410万吨,在提升印尼钢铁生产力的同时,还将德龙的绿色冶炼技术带到印尼,为当地创造了1800个技术岗位和4000个印尼籍员工的就业机会,每年为印尼政府贡献约5亿元人民币的税收,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还推动了印尼钢铁行业的规范化,成为中印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项目。

  作为国内循环经济的领军者,格林美早在2018年就开始在印尼投资,专注于打造电池回收、原料再造、三元材料再制造、以及电池包再造的完整产业链。该公司已回收处理超过500万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和报废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镍钴电池原料再制造基地。记者从公司副总经理张薇处了解到,通过建设世界级的科技智慧绿色镍资源灯塔工厂,格林美将印尼红土镍矿使用率从之前的60%提升到100%,碳排放量降低90%以上。

  格林美提出的“百千万培养计划”将在6年内培养100名工程博士、1000名工程硕士、1万名工匠,今年8月,格林美与印尼万隆理工学院、中南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不仅推动产业和资本的“出海”,还要通过科技和教育的双轮驱动,促进印尼人民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国内社区碳中和综合解决方案平台的“生物圈三号”与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白马湖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提出了将印尼青山园区建设成“国际碳中和岛”的规划,计划通过推动光伏和风能应用,推动当地企业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捕捉碳并循环利用,制成甲醇替代煤或天然气,并最终实现向绿色氢制钢的过渡。

  这一“未来碳中和岛”计划得到了与会的中印两国政府的高度评价,青山园区将成为中印两国碳中和合作的示范项目,并纳入印尼国家能源转型的总体规划中,作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智库共同推动的未来产业园。(钟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春日添新绿

  • 辽宁朝阳:调查红山文化遗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虽已落幕,但引发的思考和争论仍在持续。
2025-03-12 10:11
龙泉又多了一张新名片——汽车空调热管理产业,全市不到30万的人口中,就有近2万人从事汽车空调行业。
2025-03-12 10:01
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
2025-03-12 09:59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之下,找准产业发展需求的“钉子”,砸实科技成果转化的“锤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2025-03-12 09:58
代表委员之声——创新引领推动未来产业
2025-03-12 09:53
CGT25型燃气轮机额定输出功率25兆瓦,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地域适应性强、双燃料适配及在线切换等特点。
2025-03-11 09:05
科普事业的发展,是一场与时代共进的征程。把科普这一“翼”做强做优,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风尚,就能更好助力科技创新的腾飞。
2025-03-11 09:04
从伦理治理的角度看,研发者应在数据收集、模型训练和算法设计阶段,引入多样性、多元化的视角,避免单一文化或群体偏见主导AI。
2025-03-11 09:04
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2025-03-11 09:0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11 04:55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体现的正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量。
2025-03-11 05:00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