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世界首次万米特深渗透率测井:从0到1推动油气勘探迈出新步伐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世界首次万米特深渗透率测井:从0到1推动油气勘探迈出新步伐

来源:光明网2025-02-24 11:17

  2025年1月11日晚8时许,亚洲第一口万米科探井——塔里木深地塔科1井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石油测井李宁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渗透率测井仪,在9885—10088米裸眼段测得连续深度渗透率曲线,标志着人类首次实现在万米深地对储层渗透率的直接连续测量。这场持续四十五年的科研攻坚,跨越了从理论原创到工程验证的全链条创新,填补了地球物理测井自1927年诞生以来的技术空白。

世界首次万米特深渗透率测井:从0到1推动油气勘探迈出新步伐

  李宁院士与渗透率测井团队

  这项技术突破的根基可追溯至李宁院士团队四十余载的持续探索。众所周知,储层孔隙度、油气饱和度和地层渗透率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三大关键核心参数。从1927年测井诞生至今,孔隙度和饱和度两大测井系列已全面工业化应用,而井下连续深度渗透率测量理论及装备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科研攻坚:从理论积淀到技术成型

  20世纪80年代,李宁在研究地球物理测井理论方法时首次发现纵波、横波与斯通利波首波相位之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验证实验,给出了完整的理论解释。相关结果发表在《Applied Geophysics》杂志的前身、当时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英文会刊《The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上。2007年,《Applied Geophysics》杂志推选出其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三篇学术论文再次刊发,并配发编者按指出:“Professor L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be reprinted. This method has become a most effective tool to pick first arrivals of shear waves on full waveform logs”。

  基于这一卓有成效的工作,加上长期从事科研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的经验,李宁坚信中国学者一定能给出计算渗透率的有效公式。于是,他带领研究团队几十年来一直为解决渗透率测井这一行业重大理论技术难题不懈奋斗,以期率先在国际上建立渗透率计算的中国公式、率先研发出能在井下连续测量储层渗透率的中国装备,从而占领测井学科的制高点。

  2010年,有着“欧洲麻省理工学院”之称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Geo-technology实验室主任、时任荷兰岩石物理协会副主席的David教授应邀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交流期间他重点介绍了其建造的国际首套激波管实验装置。这套装置看上去似乎与测井毫不相关,基本原理也不同于井下测量,但时任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李宁还是马上意识到它通过瞬间爆破隔膜产生平面激波的工作方式或许是实现渗透率测井梦想的一次值得把握的机遇。于是,他立即组织科研团队赴荷兰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激波管实验装置的整个工作流程与相关技术细节,并对拟开展的合作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

  回国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和勘探院国际合作处的大力支持下,李宁迅速布局,2011年启动了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第一期国际合作。从2011到2023的十多年间,李宁团队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先后开展了五期国际合作。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实验技术和理论认识难点后,李宁终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井下连续深度测量渗透率的创新思想。之后,他带领研究团队持之以恒攻坚克难,先后在基础理论、实验技术、评价方法、处理软件和测量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建立了定量计算裂缝渗透率和基质渗透率的完整方法,为渗透率测井技术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相关成果于2019年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顶级期刊《Geophysics》上。

  “新灵感往往产生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不经意的刹那之间,即厚积薄发使然。”李宁院士认为,科研人员应该永葆创新激情,但创新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技能的日积月累。过去的理论积淀终于在2022年迎来关键转折——2022年1月8日,李宁院士在听取代尔夫特大学方面汇报实验进展情况时,外方负责人介绍说:因条件所限未能按预先设定方案完成实验,造成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期呈现很大差异。就在大家认为这次实验失败了的时候,李宁院士则兴奋地指出,这个实验现象使其突然感到已经在自己脑海中萦绕40多年的愿望或许可以实现了。面对荷兰团队实验中的异常数据,李宁院士马上手绘出一幅全新仪器结构示意图,为原型机研制指明了方向。研究团队对此图的原理结构进行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模拟后,一举突破了制约渗透率测井井下仪器研制的关键核心问题。

  工程验证:从实验室到万米深井的实战

  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的历程充满挑战。2024年3月3日,渗透率测井原型机在华北任91井3925米井段完成首次井下测试,148℃高温环境下成功捕捉清晰信号,获高质量渗透率测井资料。在随后的极限测试中,仪器先后通过库尔勒大朴试验基地210℃/160MPa测试、托探101井6050米实测、克深3101井8065米(174℃/137MPa)超深井验证。在备战万米井的关键阶段,科研团队15天完成12次极寒环境突击测试,解决了偶尔出现不明随机干扰信号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渗透率测井仪器稳定性,为优质、安全和高效完成万米井渗透率测井奠定了基础。

  万米井渗透率测井成功还得益于塔里木油田公司、中油测井等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在万米井测井前,组织有关专家赴轮台基地召开了万米井测井保障会议,并对仪器及地面系统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测前保养、仪器挂接、下井方式、测量井段和测量速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和周密部署,为万米井测井做好了精心安排和准备。

  在整个仪器标准井测试和关键井测井施工过程中,塔里木分公司和测井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和一线员工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中油测井塔里木分公司C4747小队、C1744小队和科研团队密切协作,采用国产CPLog-iWAS地面系统和特别研制的1.3万米超长电缆加156kN强动力电缆拖撬组合,精细施工,优质高效完成测井作业,在万米井下首次成功采集并实时输出了连续深度的基质和裂缝两条渗透率曲线。

  用移动式井场岩样集成连续测量成像系统CoreLog1.0对测井深度段内的钻井取心第一时间所做的现场核磁渗透率检测分析结果,与渗透率测井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

  深地塔科1井渗透率测井是中国石油推动国家“深地探测”重大工程实施、聚力支撑深地科学探索和油气勘探发现的生动实践之一。深地塔科1井不仅实际检验了渗透率测井装备在万米以深超高温高压条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奠定了渗透率测井在复杂储层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深地塔科1井渗透率测井成功,是继华北任91标准井首次下井测试成功后,渗透率测井成套装备研发取得的又一重大历史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原创技术正在重塑深地探测的技术标准,为全球油气勘探贡献东方智慧。(尤文)

[ 责编:张佳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