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80后老头”袁隆平都忙了啥?
[微信] 科普节目制作团队全流程独家采访报道的完整版内容近期将制作上线,敬请关注我们的“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频道及公众号。
激波风洞第一人俞鸿儒:做科研就要与众不同
[视频]俞鸿儒,空气动力学家,气动实验专家,中科院院士。他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重大民用建设作出切实贡献。
张辉:从“少年天才”到公共安全卫士
[视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公共安全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灾害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及把防灾减灾的工程技术与应急管理方法结合。
【网上互动】茅以升的女儿说他生活上很粗心?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朱进:寰宇中的摘星人
[视频]朱进,男,1965年生于北京,现任北京天文馆馆长,研究员。多年来,几乎每个月,朱进都要“出镜”向公众解释天文现象,每周组织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天文兴趣小组的活动。朱进就像他热爱的天文学性格一样,是那么的遵守诚信,使他成为大众信赖的科普之星。
郭旭升:气壮山河
[视频]作为企业里的一名科技工作者,郭旭升多了一份学者的气息。在美国人都打不出气来的四川盘底,他和他的团队用“二元富集”理论为勘探指明了方向
朱克勤:从炊事员到清华教授
[视频]朱克勤,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九次。2014年12月被中国科协聘为“全国流体力学科学传播首席专家”。现为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项目主任。
屠呦呦回顾青蒿素研制经历:灵感来自《肘后备急方》
[视频]“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屠呦呦在荣获拉斯克奖时说,“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李俊峰:好奇不灭
[视频] 1993年,他终圆清华梦。他说,清华与北大,在我这里,无法排名,没有先后。课堂上的他睿智幽默,艰深博杂的理论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变成了清秀淡雅、赏心悦目的素描画,富有逻辑的艺术美感。也正是因此,他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他就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李俊峰。
华罗庚:开创中国数学学派
[视频]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忆钱伟长:矮个子的“科学巨人”
[视频]钱伟长: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是我国力学、应用数学、中文信息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维 陆士嘉:力学双子星
[视频]“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用爱因斯坦悼念居里夫人的这段话来形容张维、陆士嘉夫妇是再恰当不过了。
刘先林:把地球搬回家的怪老头
[视频]刘先林,1939年4月出身于桂林,是我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刘先林说,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使用的地图,而他的工作就是地球搬回家。
施一公:中国即使再拿几个诺贝尔奖也是应该的
施一公认为,屠呦呦代表的是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现在接力棒到了年轻一代手上,青年人一定要把接力棒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