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米Q2营收702亿元 全球手机市占率连续环比提升
首页> 科技频道> 公司焦点 > 正文

小米Q2营收702亿元 全球手机市占率连续环比提升

来源:光明网2022-08-19 18:05

  2022年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在报告期内,总收入人民币70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21亿元,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人民币6.11亿元。

  今年二季度,全球宏观环境波动,叠加国内疫情反弹,致使消费持续疲弱,全球手机市场整体承压。据Canalys,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9%,环比下滑7.7%。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6740万台,同比下降10.1%。

  在此背景下,小米集团在手机 x AIoT核心战略推动及全球市场稳健运营下,展现出极强的经营韧性。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据Canalys,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2022年Q2小米全球排名保持第三,市占率13.8%,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其中,在欧洲地区排名第二,市占率环比提升至21.7%。截至2022年6月,全球及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分别达5.47亿和1.40亿。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人民币17亿元,达季度新高,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3.9%。

  基于日趋完善的产品矩阵和技术研发的全面进化,全新的小米科技生态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5.27亿,同比增长40.7%。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1020万。2022年Q2,小米智能电视全球出货量逆势上涨,据奥维云网,小米电视出货量已连续14个季度中国第一。同时空调产品实现强劲增长,截至2022年7月,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已超2021年全年的200万台。

  坚持技术为本,小米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创新技术全面升级。2022年Q2,小米研发支出人民币38亿元,同比增长22.8%。雷军表示自2017年以来,小米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39.7%,今年预计研发投入人民币170亿元,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人民币1000亿元。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小米正逐步完善“小米科技生态”建设,逐步打开更具想象的发展空间。

  全球战略成效显著 手机份额连续两季度环比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市场消费需求骤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走低。据Canalys数据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大盘出货量同比下滑8.9%,环比下滑7.7%。

  在此背景下,小米智能手机基本盘展现出极强的业务韧性。2022年Q2,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人民币423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910万台,环比增长1.5%。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Q2,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达13.8%,市场份额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提升。同时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四,市占率15.7%,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有序推进全球市场纵深发展,国际品牌实力持续巩固。受益于成熟商业模式及本地化经验优势,小米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区域均实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环比提升。主力市场份额依旧稳固,据Canalys,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小米2022年Q2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67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五,其中在欧洲地区市占率21.7%,排名第二。在西欧地区市占率15.8%,排名第三, 其中,西班牙智能手机市占率排名第一。

  同时,小米继续深耕境外运营商市场渠道。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Q2,小米欧洲地区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由Q1的17.0%上升至18.0%;在拉丁美洲地区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由Q1的17.7%上升至19.3%。

  小米在全球市场的实力持续得到认可,2022年8月,小米连续第4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第266位,是同时间段内排位上升最快的中国科技公司。

  加码研发立足长期发展 高端力全面进化

  一直以来,小米追求技术创新和品质升级,致力于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研发支出达人民币38亿元,同比增长22.8%。在近期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曾提到自2017年以来,小米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39.7%,并预计2022年研发投入将达人民币170亿元,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超人民币1000亿元。

  报告期内,小米不仅推出全新自研澎湃G1电池管理芯片,优化手机产品续航能力表现,也持续强化高端产品实力,在影像技术和手机形态上突破力显著。

  2022年5月小米宣布和徕卡达成长期影像战略合作,影像战略全面升级,成为小米高端化进程的又一关键步骤。今年7月,小米发布双方联合研发的首款机型Xiaomi 12S系列,其中Xiaomi 12S Ultra配备徕卡专业光学镜头,索尼IMX989一英寸图像传感器,搭配徕卡经典与生动双画质,提供了极具质感的手机影像体验。随着Xiaomi 12S系列发布,“性能优先、体验优先”的小米第三代高端全面崛起,据京东平台显示,Xiaomi 12S系列好评率高达98%及以上,获市场积极认可。

  8月11日,小米发布第二代折叠屏旗舰手机Xiaomi MIX Fold 2再次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凭借自研微水滴形态转轴,成功突破折叠屏手感厚重的历史难题,以5.4mm 超薄纯平设计,引领折叠屏手机迈入轻薄时代,而这也成为小米高端之路上又一次里程碑式技术变革。

  据第三方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人民币3000元至4000元价格段市占率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18.2%;在人民币4000元至5000元价格段的市占率同比提升2.0个百分点,达15.5%。可以看出,小米高端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已成为小米稳健前行的强大动力。

  此外,小米积极探索未来,专注长期科技价值。在自动驾驶技术及人形仿生机器人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

  目前,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战略,首期规划投入人民币33亿元研发费用,第一期将投入超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8月11日,小米首个全栈自研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也正式亮相。对尖端科技的自研攻克,展现出小米较强的高科技引领力,也极大推进小米高端化能力的全面进化和提升。

  构建全新“小米科技生态”,布局全场景智能生活

  在创新驱动下,小米手机 X AIoT战略进一步升级,构建全新的“小米科技生态”,不断延展科技场景,提供更丰富的智能终端体验。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5.27亿,同比增长40.7%。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1020万,同比增长37.0%。

  小米持续推进智能生活全场景融合,构建更为多样的智能生态产品矩阵。虽然境外市场部分受宏观环境影响非生活必需品需求短期疲弱,但国内市场诸多品类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小米智能电视Q2全球出货量达260万台,实现逆势上涨,且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及核心零部件价格下滑,本季度智能电视毛利率同比显著增长。据奥维云网,小米电视出货量连续14个季度稳居中国第一,稳居全球前五。

  2022年Q2,智能大家电品类(空调、冰箱、洗衣机)收入同比增长超25%,创历史新高,其中小米空调Q2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5%。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7月小米空调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的200万台,而在2022年上半年小米平板累计出货量也突破150万台。

  在大家电品类保持热销的同时,小米持续以科技赋能生活。全新推出米家分区洗烘一体机 15KG、小米平板5 Pro 12.4、小米手环7 Pro、Xiaomi Buds 4 Pro、Xiaomi Watch S1 Pro、米家智能净烟机P1等多款新品,覆盖手机、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仿生机器人,全面构建“小米科技生态”,赋能高端体验及高端能力全面进化。

  MIUI用户再创新高,全球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在宏观环境波动中,小米以强大的用户基础为支撑,互联网服务展现出强劲的商业活力。

  2022年Q2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实现人民币70亿元。其中,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创季度新高达人民币17亿元,同比增长52.1%,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3.9%。境外互联网业务持续拓宽多元化变现能力的同时,也保障了整体互联网收入的增长韧性,有望持续优化小米盈利能力。

  MIUI月活用户数持续高增加固互联网业务抗风险能力,并为互联网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6月,全球及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分别达5.47亿和1.40亿,再创新高。Q2全球MIUI月活用户数环比净新增超1700万,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环比净新增460万。

  本季度,境外地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内容与服务生态的深化以及全球合作伙伴服务能力的升级,境外广告收入稳健增长,同比增长超50%。

  在智能电视出货量的带动下,电视互联网用户规模稳健增长。2022年6月,小米智能电视(含小米盒子、小米电视棒)全球月活用户数约5300万。得益于用户规模扩张和内容运营持续优化,2022年Q2,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电视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近25%。

  2022年Q2,面对特殊时期带来的经济波动和需求放缓考验,小米长期积累的能力建设支撑其发展韧性,为市场注入信心,同时强大的内生动力将带领小米穿越短期波动,重塑长期发展格局。(财讯)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