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珍惜爱护每一寸土地

来源:光明日报2025-06-26 09:38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今年的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当日,自然资源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联合举办2025年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发布《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等一系列土地保护利用成果。

  如今,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东北黑土地保护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我国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促进存量空间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统筹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全过程,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落图

  “湖广熟,天下足。”在活动上,记者了解到,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而全国第一块基本农田保护区就位于湖北荆州的监利市。

  彼时,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对耕地的占用日益加剧,导致当地耕地锐减。由此,当地提出“保护基本农田”的概念。原监利县土地管理局干部刘汉尧讲述了当时的故事:“到1988年3月,原荆州地区行署和监利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周老嘴镇进行试点,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总共划定3个保护区,共105个地块,面积37792亩。我们对基本农田保护提出了不准挖沙取土、不准毁田造林、不准乱挖鱼池等‘六不准’,通过这些,不仅把耕地保护在图纸上落实了,也在老百姓的实际行动中落了脚。”

  1994年,国务院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使“监利经验”走向全国。如今,随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我国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已落地落图。今年,为统筹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农民利益、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还将出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司长贺勇介绍,作为一种刚性约束,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遏制了各类非农建设对耕地的无序占用,限制了城市“摊大饼”式扩张。但基层反映,永久基本农田管理存在“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为此,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研究起草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初步考虑以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为目标,建立“优进劣出”管理机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更加集中连片,并逐步提高优质耕地比例。在优化布局过程中,对基层反映的一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配套设施难以落地问题,办法也将作出明确的政策安排,并加快出台。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贺勇强调。

  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摸清

  “一两土,二两油”,肥沃的东北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本次活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中国东北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地表基质调查结果》,标志着覆盖我国东北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的地表基质调查任务完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工作,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建立起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可以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后备资源拓展、碳储能力评估等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开创了以‘地表基质’为基础支撑耕地保护的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这次调查历时3年,调查范围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83个县(市、区、旗),总面积41.1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黑土地总面积的38%,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具体来看,调查首次划定黑土地“可量化边界”,根据“黑土层厚度≥20厘米、有机质含量≥15克/千克”的指标,实现黑土地资源“量化认定”,圈定黑土地分布面积38.75万平方千米,约占调查面积的94%。调查还发现,项目区地下5米~50米深度范围内,分布着厚度大于20厘米的多层黑土,有机质含量为15克/千克~77.5克/千克。这一发现,为研究黑土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科学材料与视角。此外,在黑土地稳定性评价上,调查显示,项目区黑土地稳定与较稳定区面积占比86.34%,黑土地质量中等及以上区面积占比88.66%,这些数据可为开展黑土地分等定级、建档立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以上成果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黑土地剥离工程、后备耕地遴选、耕地质量管理等多个场景中应用推广,为国家“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专项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成效显著

  何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本次活动发布了一个颇为生动的案例——

  重庆市梁平区铁门乡在发展中曾面临诸多挑战,如建设项目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耕地“碎、小”地块普遍、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脱节等。当地依托“多图合一、实景三维”等技术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村庄规划与整治方案同步设计、协同实施,并系统谋划了25个整治子项目。如今,当地推进农用地整治5483亩、建设用地整理180亩、生态保护修复5707亩,建成高山优质水稻基地1000亩,打造菌菇加工生产线,还成功开发“樱乐嘉年华”等农旅项目,初步呈现出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景象。

  这只是一个缩影。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部正式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24年将此项工作从试点转为全面铺开。本次主场活动发布的17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来自全国各地,在空间布局优化、生态价值实现、群众全程参与、推进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都积累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可以看到,经过科学规划与整治,珍贵的土地资源正发挥出更大效益。

  通过提质增效,低效用地也可以实现再开发。活动上,自然资源部同时发布第二批共18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据悉,2023年9月,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在15个省(市)43个城市(区、县)实施,自然资源部门从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4个方面给予14条支持政策,鼓励试点城市探索创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截至2025年4月底,试点城市累计认定低效用地19.38万宗共320.18万亩,实施再开发5.05万宗共170.47万亩,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了生产、生活、生态效益,推动了城乡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杨 舒 王建宏 张 锐)

[ 责编:王若昕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