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慧博物馆越来越智慧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智慧博物馆越来越智慧

来源:新华网2021-07-29 09: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中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的优化升级,吸引越来越多人线上参与、线下“打卡”。

  科技让文物“活”了

  “壁画中的人物和风景变得鲜活,曾经固定的画面做成了动画,充满科技元素和互动感。”有位网友近日看完山西博物院的“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说。据悉,该展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呈现精美壁画,并设置了AR识别集卡游戏,引导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分辨壁画中的角色,还把壁画人物的服装纹饰图样做成了立体动画,利用高科技手段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不同于过去以静态为主的展览,如今我们注重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介绍,此次展览利用数字修复技术,对部分壁画进行色彩还原,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多手段展示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既是对壁画内容的生动演绎,也增加了人们观展的兴趣。

  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接受采访时说,VR沉浸式体验、3D打印高仿真文物等手段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帮助观众更亲密地接触展品、更近距离地观察细节,使观展体验不断升级。

  据悉,已有不少博物馆尝试将数字科技融入文物展览。如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依靠华为河图平台,引入AR技术——观众拿起手机对准跪射俑,稍等片刻,这件展品就会“飞”出展柜,“跃”上手机屏幕,展示它从出土时的残片到被修复完好的过程,观众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知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巧用光影高科技,唯美呈现千年运河画卷。在720度全景展厅中,观众可沉浸式观看8分钟的“河之恋”体验展;在“运河上的舟楫”专题展中,观众可登上一艘长约21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模拟坐船扬帆远行,“身临其境”感受繁华盛景。

  业内人士表示,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为观众走近文物架起了一座桥梁。观众可通过互动式与沉浸式体验,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启“漫游”之旅,直观深入地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与内涵。

  “云展览”更精彩

  “当前博物馆行业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看来,随着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开放,云展览、云直播服务大幅增加,博物馆与AR、VR等技术融合加快,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

  当前,多地博物馆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策划展览。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汇集32家博物馆的1000余幅古代女性图像,打通观众调研、线上互动等环节,涵盖100余个女性主题展览超链接、220余件相关文创产品等丰富内容,受到不少网友的喜爱。

  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制作了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通过“晴窗抚琴”“挥毫作书”“品茶论道”等场景,带领网友体验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

  “云展览通过互联互通,将各要素进行重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王炎龙认为,一大批线上展览的走红足可见公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博物馆的线上传播已构成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展览、云教育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带动博物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据统计,去年防疫期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吸引超50亿人次浏览。例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划了系列云展览、藏品欣赏及公共教育活动等,为观众提供线上观展便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说:“我们做一场在线直播导览,观众数量往往多达数十万,和博物馆半年的接待量相当。”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传播服务,推进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如今,依托5G的技术优势,博物馆可以提供更精彩丰富的内容。国家文物局日前与中国移动共同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方向,深化5G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例如,用户在中国移动“博物馆5G新生活”云上专区,不仅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解锁博物馆活动,还能看到相关图书、影视剧等,一站式读懂文物背后的故事。

  进一步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这个博物馆举办了什么新展览?”“有哪些不能错过的藏品?”很多观众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会有一连串问题。提供准确便利的咨询服务就成为博物馆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项目日前上线,提供了“馆内”“馆外”两个场景的“微漳博”微信小程序为公众答疑解惑。在该馆馆长李海梅看来,智慧博物馆就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讯技术,为观众提供便捷化参观、专业化导览、沉浸式体验的优质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可查、动态实时、数据翔实的管理平台。针对观众、志愿者、讲解员等,该馆开发了不同的应用,以讲解员管理为例,系统可以向讲解员的讲解发射机发送排班通知和讲解任务,让每个讲解员及时知道在哪个地方为哪些观众讲解。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数字化建设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博物馆资深从业人员刘莉看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应该根据博物馆特色和应用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定制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一个涵盖服务、保护、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生态系统。

  “借助技术的力量,智慧博物馆能让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传播发挥出更大合力。建设智慧博物馆的关键一步,是将原有的文物资源,以数字的、可交互且可分享的形式进行线上存储、展示和传播。智慧博物馆更强调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王炎龙说。

  李群表示,未来要针对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全面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的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平台,推出一些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专家表示,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做好数字化建设,用好用足技术优势,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就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因此焕发新光彩,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李雪钦)

[ 责编:蔡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邕江引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24-12-03 16:02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2024-12-03 09:0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2024-12-03 04:15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
2024-12-03 04:50
记者2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建立专精特新赋能体系,健全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
2024-12-03 04:50
一件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早白垩世恐龙标本被认定为窃蛋龙类恐龙新类群——百年鸳鸯龙。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2024-12-03 04:50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中山本底站”)1日正式业务运行。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
2024-12-03 04:50
11月30日晚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圆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验证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在硬件、软件、人员等各方面已具备常态化发射能力。
2024-12-02 08:55
房元鹏分析,比较来看,我国的天舟飞船属于大型货物运输飞行器,上行装载货物能力强。
2024-12-02 08:50
从农业农村部获悉,12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落下帷幕。
2024-12-02 03:45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
2024-12-02 03:40
科学与哲学关系密切,恩格斯早就提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必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自觉改变其本身的形式。
2024-12-02 03:45
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
2024-12-02 03:40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2024-11-29 09:51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2024-11-29 09:49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2024-11-29 09:48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024-11-29 09:47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024-11-29 09:35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2024-11-28 02:50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2024-11-28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