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大模型时代 探索网络安全升级之道
首页> 科技频道> 互联网 > 正文

AI大模型时代 探索网络安全升级之道

来源:光明网2023-11-02 16:20

  2023年,伴随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AGI时代已经全面开启,科技产业版图正在加快重构,加速进入智能新世代。不过,AI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革命的同时,也引发了新型攻击、数据合规等安全风险。

  面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构建更具实战能力的安全能力,实现安全防御上的“化被动为主动”,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的刚需。

  11月1日,瑞数全新API扫描器、API安全审计、数据安全检测与应急响应系统及分布式数据库备份系统四大新品发布,探索AI时代更加安全可控的安全体系。

  利用AI技术,网络安全团队可以更好地发现漏洞、收集和分析网络情报、开展态势预判和安全响应,从而更加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提高网络防御的效率和准确性。然而,AI也是一把双刃剑,在AI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也被黑客运用在网络恶意活动中,破坏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大模型的出现,使得攻防对抗变得日益激烈。

  对此,瑞数信息副总裁张前文表示:“面对不断涌现的AI技术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瑞数信息推出了下一代WAAP平台和新一代数据安全系列产品,从全面覆盖Web、APP、API的全渠道应用安全、业务安全、云安全,走向了更广阔的数据安全防护领域,在技术和业务上实现了全新的蜕变。”

  随着企业深度用云以及云原生应用的快速普及,云上复杂性提升,导致网络攻击面倍增,伴生出新的安全风险。一方面,Web、H5、APP、小程序等多样的接入渠道带来应用安全风险加剧,数据安全问题凸显;另一方面,我国各级监管日趋严格,企业在应用业务上云的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数据安全考验和应用漏洞风险。

  发布会上,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开源和软件安全部副主任卫斌针对中国信通院WAAP能力要求等应用安全相关标准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WAAP正成为未来安全防护发展方向之一。

  Gartner报告预测2026年,40%的企业会基于更高级的API防护能力选择WAAP解决方案,而更加自动化的API发现能力和API异常检测能力将备受关注。

  此次瑞数信息全新推出的API安全扫描器和API安全审计两款产品将与瑞数API动态安全产品共同构建完整的API安全防护体系,覆盖从API漏洞扫描、API安全防护到API资产安全审计的全生命周期。

  数字经济已步入数据驱动发展阶段,数据要素的重要地位显著提高。海量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共享与防护中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数据安全挑战。此次发布的瑞数数据安全检测与应急响应系统(DDR)和瑞数分布式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系统(RDB),致力于构建出新一代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护航企业关键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领域需要不断创新,以AI对抗AI正在成为数字化时代下的安全趋势。瑞数信息在秉承‘动态安全’和‘主动防御’安全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AI、大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助力用户搭建更加智能化的网络主动防御安全体系,让各行业用户能够像自动驾驶一样畅享自动智能安全”,瑞数信息董事长&CEO余亮说。(思文)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举办春季招聘会

  • 浙江宁波志愿服务进乡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想要真正让AI给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平台、政府机构、媒体、公众必须加强协同,构建“法律—技术—伦理—行业”的四维治理框架。
2025-03-03 08:58
专家表示,对主带彗星311P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填补太阳系小天体研究领域的空白。
2025-03-03 08:57
雷圣宾介绍,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在自旋电子器件、量子计算、光学器件、材料科学等领域实现超越传统碳材料的独特功能。
2025-03-03 08:52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途上,需要汇聚政府和社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加丰沛的“源头活水”。
2025-03-03 08:51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
2025-02-28 09:51
2月27日15时08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5-02-28 09:50
北京大学常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世界首款光子时钟芯片,可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100倍。
2025-02-28 09:47
在宇宙中,有一类神秘天体——流浪行星
2025-02-28 09:46
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电工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025-02-28 09:44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元人民币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2025-02-27 09:15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2025-02-27 09:37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2-27 09:22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2025-02-27 09:18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025-02-27 09:16
26日,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2025-02-27 09:24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2025-02-26 09:52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2025-02-26 09:51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2025-02-26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