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山里,他们“弄潮搏浪”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深山里,他们“弄潮搏浪”

来源:光明日报2024-05-21 09:14

   【这些改变中国样貌的工程师】

   从兰州出发,沿黄河逆流而上,行至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

   这里,洮河自青海高原奔腾而来,挟带滔滔黄沙,汇入黄河碧波中,形成“泾渭分明”的奇景。

   这里,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巍然屹立。

  这里,也是一支队伍攻坚克难的起点。他们就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四局”)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团队(以下简称“安装与调试团队”),是一项项“超级工程”的“弄潮儿”。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没有豪言壮语,这朴素的志向,这支队伍一直坚守。

   把时间拉回到66年前——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揭开了新中国开发治理黄河的新篇章。

   1958年9月,隆隆开工声响彻刘家峡。

   但是,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要想建设一座自行勘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管理的大型水电站,谈何容易。

   登高远眺,黄河怒浪连天,外国专家皱着眉头断言:“这是中国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冬天,连萝卜白菜都没得吃。”回想起父亲讲述过的刘家峡水电机组安装与调试过程,水电四局刘家峡项目部负责人田伟基连声感叹:“没有大型机械设备,不靠技术支援,老一辈水电人凭着一股劲、憋着一口气,完全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手挑肩扛、风餐露宿,为了一座水电站拼命,值吗?

  值!建成后的刘家峡水电站将上游汹涌的黄河水紧紧“攥住”,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为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能源支撑。

   6个月,18个方案,7次对比试验……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在转轮和冷却方式上完成技术突破,双水内冷技术替代空冷技术横空出世,创造了我国水电建设的奇迹。

   1972年6月,中国首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开始安装;1974年12月18日,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刘家峡水电站全部机组均由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独立安装调试。

  独立安装调试对一座水电站来说有多重要?“水轮发电机组是水电站的心脏,安装与调试就像球场上的‘临门一脚’。”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总工程师张永胜打了个比方,“机电安装与调试环节是整个水电站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更是最精密的环节。”

  要想把水电机组运行能力发挥到极致,就离不开高水平安装调试。中国水电人向世界亮出了一张名为“争气”的“名片”。从此,“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深深刻在这支团队的骨子里。

   在龙羊峡,他们将年装机纪录刷新到64万千瓦,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

   在李家峡,他们总结提炼出机组启动试运行方案,参与编写的DL507《机组启动试运行规程》,在全国推广使用;

   在张河湾,他们完全主导了前两台机组的启动调试工作,成功突破外国企业的技术封锁。

  在小浪底、在三峡、在万家寨……一次次机电安装与调试的圆满完成,让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的名字,深深烙在这些响当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上。

   当记者问,“哪一次任务令你终生难忘?”安装与调试团队工程师们几乎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同一个答案——

   白鹤滩!它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电源点,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如果在这里建造水电站是国人的梦想,那么参加建设一定是我们水电人的自豪。”回忆过往,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技术工程师赵天瑜依然格外激动。

   2019年,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来到金沙江白鹤滩。

   马道之上,狂风猎猎,滔滔江水急转奔腾。中国水电人要在这里向世界水电建设巅峰发起挑战。

   肩负着白鹤滩左岸电站8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任务,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每个人都绷紧了弦。

  在工程现场,技术管理工程师就像现场导演,统筹、调度所有施工环节。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体量,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技术管理工程师张健伟直言:“技术难度太大了,这是对每个工程师过去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巨大挑战。”

   “仅单台白鹤滩百万机组就有50多米高、8000多吨重,相当于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重量。”张健伟说,“这种超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被称为世界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想翻过这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首先要保证机电设备高精度安装。第一台发电机组转子吊装的任务,就落在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天车班负责人田得梅的身上:“一个转子重2000多吨,而单台桥机最大载重只有1300吨。想要把它安稳平移330多米,准确安放到机坑中,需要同时操作两台桥机并联吊装。”

   发电效率要高,转子和定子之间的距离就要越小。不能超过5厘米——这是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机组的极限。

  不到2平方米的驾驶室内,田得梅屏息凝神,双手一点点推动杠杆。一个半小时后,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转子终于落“定”。就这样,田得梅带领着天车班14名年轻女工,一次次操纵巨大的桥机,穿梭在厂房内,高精度完成吊装工作。

   机组成功组装并不能让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实验室主任张平松一口气,他和同事还要耐下心,处理海量测试数据。

   “左岸电气试验共有7个主工作面、100多个大单元、近43000个接点。这些接点就像房子里的开关,卧室的开关不能打开厨房的灯。”张平笑着说,“如果一个接点错了,电气线路就需要重新修改。”

  在阴暗的地下洞室内,日复一日的测试,张平和同事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多多益善嘛!要保证机组顺利运行,就需要保证每一个接点的唯一正确性,精度越高,我们才能放心。”

   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624.43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200万吨。绿色清洁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2000公里外的华东地区,满足75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

   “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技术管理工程师答欣明这样形容整个团队。为了按期完成白鹤滩工程的调试工作,他和同事们在工地连轴转了三四天。“在深山里,从路都没有,到一座水电站拔地而起,中国水电技术领跑世界,每个水电人都感到无比骄傲。”

   白鹤滩水电站让这支队伍交出了一份名为“创新”的成绩单——

  转子“零配重”投运,机组振摆进入“5道”时代;机组轴系同心度和各部导轴承间隙的精确控制,机组运行摆度均在0.1毫米以内,均优于精品机组0.125毫米的标准要求;定子绕组温升不超过63K,转子绕组温升不超过58K,为水电行业最严格的温升控制水平;额定电压24千伏,为水电行业最高电压等级……

   2024年1月19日,水电四局安装与调试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直面困难,敢于斗争,只要肯琢磨钻研,最后一定有解决的办法。勤于学习、博采众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时总结提高,就能不断进步。”张永胜说。

   潮头风劲,这支队伍又要乘风破浪!

   (记者 李春剑)

[ 责编:宋雅娟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学雷锋 在行动

  • 宁夏银川:专场招聘助力妇女就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的视野加速布局,让AI加快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AI+”项目投资时,探索对相关投资者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完善“募投管退”全链条运行机制。
2025-03-05 09:00
目前,陈超的育秧基地共有20万个秧盘,10台秧苗运输车,秧苗不仅供应自家的5000亩水田,还覆盖博白县28个镇和邻县的上百农户。
2025-03-05 08: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5-03-05 04:10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大力发展智慧设施农业,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为当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2025-03-05 04:10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也迎来了关键的技术升级窗口,5G技术正逐步迈向成熟,而人工智能的突破正在重塑产业链条,二者相互赋能、深度融合。
2025-03-04 09:12
目前,所有省份均已开展递进式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气象高级别预警“叫应”等服务机制,有力地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025-03-04 09:10
甲烷(CH4)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O3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释放的主要废气,成分复杂、浓度波动剧烈且排放点分散。
2025-03-04 09:09
3月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2025-03-04 03:20
科普是国家创新的“基石”,是强国建设的“底色”。2024年,我国科普事业迈进了一大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科学技术普及法,为科普工作注入了强劲法治动力。
2025-03-04 05:35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5年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上获悉,我国在科技志愿服务平台上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超520万人,科技志愿队伍超11万个,年均开展活动30余万场,彰显出科技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和蓬勃活力。
2025-03-04 03:20
有鉴于此,2025开年以来,各家安全公司严阵以待,纷纷探索新路径、新范式,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国产大模型保驾护航。
2025-03-03 09:02
伴随生成式AI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AI创作工具入驻各大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正融入内容创作生产的方方面面。
2025-03-03 08: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