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智慧粮仓让优粮优储(一线调研)
首页> 科技频道> 综合新闻 > 正文

智慧粮仓让优粮优储(一线调研)

来源:人民日报2024-07-03 10:24

  核心阅读

  智能检测、智慧监管、可视化粮库……粮食储备,越来越智慧化。江苏加强绿色仓储设施、绿色储粮技术、绿色粮库管理集成应用,加快推进现代化粮库建设,通过智能改造,实现节粮减损、优粮优储。

  “请通过。”伴随着身份验证提示音,苏州苏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入库的最后一车夏小麦,抵达江苏省粮食集团昆山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库区(以下简称“昆山库”),夏粮储存工作即将圆满完成。

  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收割后,要就近运送到粮库进行储存,而储存条件决定了粮食保存的时长与品质。

  近年来,江苏加快推进现代化粮库建设,通过加强绿色仓储设施、绿色储粮技术、绿色粮库管理集成应用,努力建设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的“绿色粮库”,实现节粮减损、减能降耗,粮食储备的质量正不断提升。

  15分钟内出检测报告

  智能改造让储粮各环节可观可感

  细长的中空铁管从货车顶部插入车斗,颗颗麦粒被抽入取样器皿,一个点位的抽取只需几十秒。这是粮食储存入库的第一步——扦样,目的是粗略查看粮食情况,检查谷粒完整度、掺沙率等。

  “以前是人爬上车,用工具手动一下一下地扦出来,费时费力还不安全。”苏州苏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销售部副经理王军今年57岁,是粮食工作的“老把式”,20岁起就在农场工作,熟悉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现在粮食入库,扦样、检测都非常快,还能提供烘干服务,潮粮也可直接入库。”

  王军所说的检测,是粮食入库前另一个重要环节——从杂质、不完善粒、水分等方面对粮食进行全面“体检”,判断粮食质量等级。

  过去,许多粮库采用“手抓牙咬”的老方法,有不小的主观性;后来部分粮仓具备了质量检测的能力,但往往一两个小时才能出报告,误差率仍难以控制。

  如今,把谷粒倒入一台“黑箱”之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勾选,不到15分钟就能出具检测报告——这便是昆山库正在试点应用的粮食智能检测一体化平台,实现粮食进出仓全流程自动化、无人化检测。

  速度快,数据准,更放心,这是王军对现在扦样、检测流程的直观感受。“过去人工检测误差率大,而现在入库指标可观可感,有迹可循。”

  可观可感,体现在如今粮食储存的各个环节。昆山库仓储部副经理姚天浩打开江苏省地方储备粮云服务系统调取仓库数据,三维立体模型之下,粮库内部每个区域被精准切割划分,拖动鼠标,粮库模型上下转动、清晰直观。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被运用到储粮环节中,建立单仓档案和数据模型,分类开发业务预警算法项目。“搭建三维立体可视化粮库和智慧监管平台,致力信息化改造,让粮食储存更可观可感。”江苏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希华说。

  168个传感器准确控温

  科技应用让储粮更加绿色安全

  拾级而上,推开仓门,阵阵凉风袭来,谷香扑鼻。据了解,这个粮仓常年平均温度稳定在13摄氏度左右,属于超低温粮仓。

  粮食为何要住在“空调房”?“降低粮仓温度,能使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减缓生理代谢速率、减少干物质损耗,从而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江苏省储备粮公司董事长黄熙荣介绍,低温储粮不仅能维持粮食的原有品质、抑制虫霉生长,还能减少化学药剂污染,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

  在夏季高温环境时,外界高温会通过仓壁屋顶传导至仓内,和粮堆产生冷热交换导致仓壁处粮温逐渐升高,从而形成仓粮堆的“热皮冷芯”现象,造成粮食生虫、霉变。

  如何解决?姚天浩说,昆山库每个粮仓都有168个传感器,能准确掌握粮仓不同区域温度,从而根据数据调整储粮策略。

  置身粮仓内部,四周边缘处,每隔60厘米排布的烟囱式白色管道尤为显眼,在仓壁四周还配有6台制冷风机,当热度上升时,工作人员将仓储专用空调产生的冷气通过烟囱式白色管道向仓内侧壁保温层输送。

  黄熙荣告诉记者,仓库采用了江苏省粮食集团自主研发的“五面控温”仓储技术,还应用了低温内环流技术,利用粮堆自身冷源来控制仓温和表层粮温,在环流风机作用下,仓内上下空气在闭合的循环系统中运行,实现低温储粮,达到免熏蒸效果。

  害虫防治直接关系储粮安全,是粮食仓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粮库仍沿用人工巡检的害虫防治方式,每周开仓抽样判断粮仓害虫增殖情况。气温较高时,害虫繁衍快,一周时间就会对粮食造成极大破坏。

  智慧粮仓采用智能监测——让害虫自己上门来报数。粮库里,高精度摄像头“发现”害虫爬进管道中,后台系统的数据即完成动态更新。

  “利用诱导剂,吸引害虫经过传感器布点,增加虫情种类及密度、仓内气体浓度等参数,同时利用智能分析技术,累计虫情数据,对虫害进行预测并建立识别模型,实现对虫害规模和种类的预警,确保储粮安全。”黄熙荣介绍。

  工作一线组建科研团队

  力推科研创新实现优粮优储

  2022年,为了推进高标准现代化粮仓建设,江苏省粮食集团组建“刘天宇大师工作室”,团队带头人刘天宇,是昆山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公司科研团队的负责人。

  粮仓一线也需要科研团队?“粮食储备是个技术活儿,粮仓一线缺乏高素质人才,会导致粮食储存技术发展迟缓。”刘天宇说,扦样、化验、粮仓管理这些传统粮仓作业已经无法满足科学化、智慧化的储粮需求,将来的工作重点,要从单一操作工种转向培养更多科研技术型人才。

  同时,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校企共建合作,也是基层粮库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很多科研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大量应用场景,我们工作室的任务之一就是让科研项目向产业方向孵化落地。”刘天宇说,目前粮仓运用的五面控温技术、多维粮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粮食智慧平台等内容,均有大师工作室的贡献。

  27岁的吴俊峰入职一年,平日承担着质检员、化验员的职责,其余时间参与大师工作室的科研项目。

  “粮仓配备烘干机之后,潮粮也可以直接收购,但烘干机温度、时间经常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米粒‘爆腰’的情况。”吴俊峰说,碎米多了,出米率会下降3到5个点。吴俊峰查找资料,结合实验,测算出不同品类谷物的最佳烘干温度及时长,优化了稻谷烘干的参数设置,让出米率达到自然晒干水平。

  千顷麦田,颗粒归仓。江苏夏粮入库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在科技加持下,力争让每一粒金黄的麦子都住上智慧的“家”,确保粮食储备的质量安全。

  截至目前,江苏全省完好仓容达4657万吨,现代型仓储设施覆盖率达87.5%,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量达2348万吨,居全国前列,力争实现安全储粮、优粮优储。(白光迪)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 黄百铁路广西段隧道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日消息,目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80后”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2024-07-03 04:45
智能检测、智慧监管、可视化粮库……粮食储备,越来越智慧化。
2024-07-03 10:24
“野外踏青也可点外卖,几分钟就能送到!”在四川成都彭州市郊外山区深处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谭晓雪打开“送吧空运”手机小程序,点了一杯咖啡。不到十分钟,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在面前的平台,打开货箱,一杯咖啡安放其中。
2024-07-03 04:45
近期,运动状态下的心源性猝死引发关注。专家提醒,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人人都应该掌握。
2024-07-03 10:2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4日开幕,今年大会出现不少“新面孔”,大模型带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市场上找到落地方案。
2024-07-03 10:24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2024-07-02 08:58
科研团队通过改进编码模型、引入冗余核苷酸和设计索引技术,实现MRI数据可靠归档和检索。
2024-07-02 08:58
日前,在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创新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全球企业发布“招贤榜”,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之城”。
2024-07-02 04:05
近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让科学教育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24-07-02 04:40
1日,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接棒风云三号C星,开展全球地气系统综合探测业务。根据部署,F星将尽快与其他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网业务运行,
2024-07-02 04:05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33项重要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涉及定位导航、海洋观测、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这是新修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施行以来,该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2024-07-02 04:05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2024-07-01 09:40
先后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一步步提高样品质量,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24-07-01 09:39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一艘蓝白相间的船舶热闹了起来。一个重达2.5吨的ROV(无人揽控潜水器)基础平台从艉甲板被缓缓吊起、布放入水,展开测试工作。
2024-06-30 04:10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024-07-01 06:10
7年前,我脱下博士服,穿上蓝色工装,成为新松公司一名研发人员。这些年,怀着“让新松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自研自产”的目标,我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创新研发高地,助力新松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擦亮“中国‘智’造”的牌匾。
2024-07-01 06:20
建设科技强国,向什么要动力?改革,唯有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指引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4-07-01 06:05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