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机器人产业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首页> 科技频道> 人工智能 > 正文

机器人产业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04 09:15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正在进行汽车四机点焊作业展示。陈晓根摄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不仅能灵活蹲下、起立,还能灵巧地用双手砸核桃;星尘智能服务机器人S1现场表演折叠衣物、分解物品、颠锅炒菜;测试机器人模仿人类语态测试汽车智能座舱……日前,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办,同期进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近17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参展,600余项机器人创新产品亮相,其中人形机器人达27款。

  一路前行,我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生产国。

  工业机器人加快推广,近3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智能搬运、智能分拣、智能质检、螺丝拧紧、零件安装、过程材料操作等,多种复杂任务都能胜任——在位于北京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精准识别到达装卸区的AGV小车,双手搬起最大负载15公斤的货箱,将其稳稳放置到物料架上……千里之外,“入职”宁波极氪5G智慧工厂3周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前不久圆满完成了实训。

  “此次人形机器人实训的科目,是在上料工位协同员工执行搬运任务,这是国内首次全流程执行和对外展示料箱搬运任务的人形机器人,作业完成度和执行难度处于业内前列。”极氪5G智慧工厂厂长赵春林说,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业正逐步从高度自动化向全面智能化转型,“有人工智能加持的人形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面对复杂多变工作环境时更具优势,在智能制造领域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较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早已在汽车制造业广泛使用,并且向更多行业延伸。

  可自动定位导航,自动规划喷浆作业路径,一键全自动喷浆作业,井下喷浆速度大大提升……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中信重工煤矿智能装备展区,体积小巧的喷浆机器人展示了高强本领。

  “我们此次参展的履带式辅助运输机器人和喷浆机器人采用纯电设计,可应用于巷道狭小空间、井下矿车运行环境恶劣、人工操作难度大以及易发生安全事故等场景,减轻井下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还将大大提升作业的效率和稳定性。”中信重工技术支持工程师马铭洋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显示,近3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服务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特种机器人在空海探索、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体量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实力也在稳步提升:多元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日益完善;焊接、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手术、物流等服务机器人,整机性能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7月,我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

  与此同时,治理监管日趋完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举措,参与制修订26项机器人国际标准,成立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推动机器人伦理研究和监管治理等国际合作。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大模型助推,有望形成万亿级大市场

  身高173厘米,体重60公斤,具有42个自由度……大会开幕式上,外形炫酷、全新升级的天工1.2MAX双手抱起大会徽章,走向舞台中央,精准地将会徽放在启动台上,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现场展示长程任务能力。

  “天工1.2MAX内置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及六维力传感器,配备惯性测量单元和3D视觉传感器,每秒可进行550万亿次计算。”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介绍,相比上一代产品,天工1.2MAX的负载能力更大、速度更快、续航更长,具有更强的智能交互和任务执行能力。

  目前,“天工”已经实现了全链路具身智能能力闭环,涵盖从感知指令到执行任务的全流程,能完成语音交互、无序抓取等复杂动作。接下来,“天工”将持续进行技术迭代和功能升级,以适应更多复杂场景。

  从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十八罗汉”阵列,到8月底27款人形机器人登台亮相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关注。那么,这些产品何时能实现批量商业化,又何时能走入寻常百姓家呢?

  “今年5月份发布、售价9.9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G1,已接近完成量产化设计改造,年底可大规模量产。”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说,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的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但要等到做出通用型机器人大模型,工业和服务业领域才有可能出现人形机器人终端产品,“我个人比较乐观,认为这个时间不会超过5年。”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XR4适用于科研、工业、物流、养老和家庭服务等多领域。”达闼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晓庆说,目前产品主要面向科研教育用户,旨在依托科研力量共同促进产学研用,预计明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开始在工业服务等领域推广应用。

  “如果按照先后排序,人形机器人最先可能落地的场景是生产线以及巡检、维修等特殊岗位,随后再进入家务、养老护理等服务场景。”月泉仿生公司联合创始人任雷说。

  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预测,人形机器人抓取、放置、搬运能力,在工厂、零售、服务等场景均可应用,今明两年有望实现百台级到千台级的快速增长,“未来15年,人形机器人一定能成长为万亿级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清华大学、中科大与埃夫特、启智机器人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具身智能领域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相关前瞻技术和共性技术平台研究和探索;优必选与奥迪一汽、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其在汽车工厂大规模应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许多参会企业和专家都表示看好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多项合作相继达成。

  “除了制定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加强基础技术攻关,我们还在产业生态构建上做了大量工作。”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彬介绍,作为国家地方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他们先后上线运营了OpenLoong开源社区,发布了全球首款全尺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还设立了孵化平台,启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基金也已设立,年底前将完成前期20亿元基金的募集。”许彬说。

  迈向高质量发展,机器人产业仍有不少难题待解。

  “站在产业角度,人形机器人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硬件成本过高,短期内制约规模化应用;二是模型参数增加和任务级应用对端侧硬件算力、操作数据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协同降本。”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聪认为。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发展机器人产业需要从几方面协同发力——

  突破核心技术。加强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多模态感知与环境建模智能的人机交互,多智能体的协作等“根技术”领域的研究,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人体动力学特征的基础理论、类脑感知与认知的基础理论,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电子皮肤等领域。

  坚持应用牵引。聚焦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建设人形机器人的示范产线和工厂,在典型的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拓展人形机器人在矿井作业、电力巡检、抢险救灾、安防边检等场景的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家政服务领域。

  优化产业生态。支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开源社区建设,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以及治理体系完善,打造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构建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机器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完善‘机器人+’应用体系,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王 政 刘温馨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抢先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2024-09-03 09:00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2024-09-03 08:59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2024-09-03 05:00
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
2024-09-03 05:00
身着粉色裤子、白色T恤,头戴一只可爱的发卡,不仅能与人互动,还能完成拖地、洗抹布、打开电视等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新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众眼球。
2024-09-03 05:00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聚集地,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2024-09-03 05:00
刘烈宏在启动仪式上指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以企业为载体的数字化成功转型,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2024-09-02 09:38
据了解,中国煤科首批遴选了35个项目落地实施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涉及200余项知识产权、450余名科研人员,打通了“科技投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一体化路径。
2024-09-02 09:37
光明日报今日开设《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专栏,邀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毕生志业的求索者,将一路所循所思所感所悟与读者分享。
2024-09-02 03:05
我国12款“天”系列工业软件和航天领域首款智慧物联操作系统——“天鸿”操作系统成功发布。
2024-09-02 03:05
近日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
2024-09-02 03:05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时代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8-30 04:20
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2024-08-30 04:55
国家卫生健康委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2024-08-30 04:20
29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下简称“月球专业大模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识别上,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
2024-08-30 09:33
按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服务“一张网”要求,整合自然资源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资源的全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平台已经开通试运行。
2024-08-30 09:32
图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原址上再现的考古情景。临沂大学释光年代学实验室对水稻植硅体的测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如何选择含有植硅体的沉积物就是个难题。
2024-08-29 09:44
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场“跨界”展览别具一格。珐华彩莲池纹梅瓶、象形执壶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同现身
2024-08-29 04:55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山风劲吹,风机飞转,绿电点亮万家灯火;优化生产工序,使用环保材料,产业发展向绿色化迈进……
2024-08-29 04:55
我国科学家在野外科考工作中首次发现新疆伊吾县有戈壁熊分布。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第三次新疆科考项目——新疆自然保护地调查与国家公园潜力区科学考察阶段总结和专家咨询会召开。
2024-08-29 04: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