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透过猫的眼睛去理解这个世界
首页> 科技频道> 创新创业 > 正文

透过猫的眼睛去理解这个世界

来源:北京日报2025-06-13 11:26

透过猫的眼睛去理解这个世界

  

  孙冬

  说到猫和人,到底谁是谁的玩物?——蒙田

  有什么能比得到喵星人的芳心还令人开怀?你看它胡子舒展、瞳孔放大,在你脚下蹭来蹭去,还躺在地上献出自己的小软肚皮。喵星人以“求宠”的身段来宠爱你,你怎能不搁下手头的破文章、破工作、破事儿毫不保留地对喵星人掏出一颗喵心?可你真的能掏出一颗轻盈而毛茸茸的喵心吗?康德(德国哲学家、作家)的“物自体”概念坚决否认了这种可能性:你不能。因为我们都是透过一个自我构建的狭窄深渊来观察世界。我们和动物亲密互动,从动物世界那里获得内部讯息的时代已经被祛魅的理性杀死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放下人类的身段,尝试去理解动物,理解一只猫。

  当人类遇见猫:一场非对称的凝视实验

  要了解猫,像猫一样思和想,就要从爬行、从培养肌肉记忆开始。在地板上爬,在桌上爬,在马桶上、在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上爬,在楼梯上打滚……要理解一只猫,或者也可以从理解你自己开始——思考人是如何努力地掩盖自己的动物属性;思考人的大脑剪辑和美化生活的过程;思考当和一个刚从卫生间撒完尿回来的男人握手时,如何避免去想在那个封闭的空间里那只手的所作所为。

  用猫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就会体察到人类的庞大、光秃和笨拙。要理解一只猫,你需要和猫赤裸相见。在《我所是的动物》(The Animal That Therefore I Am)中,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叙述了自己与一只家猫在浴室里的尴尬邂逅。他将这一相遇定性为“先于一切认识”的“非知”场景,这种社会性断裂和象征层面的塌陷,其冲击力大于列维纳斯(法国著名哲学家)所论及的与他者之脸的遭遇。在赤裸着面对一只猫的过程中,德里达体验到人类被动物凝视的不安。

  与其他动物相比,猫眼睛深处的沉默像是一个人类无法涉足的禁地。更糟糕的是,它还包含着一种对人类秘密和本色洞察如镜的傲慢,传达出仿佛可以说出人话但不屑于说的一种无礼。它们大大的瞳仁可以瞬间关闭,把你的目光挡回去,那道竖直的窄缝让你不寒而栗。

  狗让我们更加确信自己,猫让我们更加怀疑自己。从笛卡尔(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普遍怀疑论的角度来说,猫是让你确信自己存在之物。猫从不试图处理矛盾,它们就是矛盾本身。狗试图成为人,成为你投射情感的欲望客体,而猫却拒绝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产物,猫让你成为猫-人。狗和我们相处越久,越像是一种必然的婚姻关系,而猫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过去相遇的偶然性和未来关系的不可预测性。它们收受人类的一点贿赂,一些确保其在人类社会生存的筹码,多余部分一概原路退回。和猫相遇可以说是一种“奇遇”,每个人在这种纯粹生物性的相遇中获得的体验可能都不相同。

  成为猫-人:从生物模仿到精神器官的进化

  说成为一只猫,并不是说要拥有猫的身体,不是模仿猫,而是破除旧的人,成为一个“生成猫”,是一种内在介入。“成为猫”是内在和精神器官的进化;是扣除器官的旧有属性和发现新功能,挖掘我们内在的猫性,接受自己被抛入的这个世界自行其是、如其所是;是长出六指,向着无限形态而生长。就像是惠特曼在《自我之歌》中所说的:“我很大,我包罗万象。”

  一只猫无甚使用价值,它捕捉老鼠的本领也不是人类能够得心应手来操控的。猫从不刻意让自己对人类有用,它们既不是狗那样的伴侣和打手,也不是牛马鸡鸭那样的生产者兼生产资料。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和意义。它们在长时间睡觉之后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以此拒绝被人类的奴役和驱使,即使接受了嗟来之食也安之若素。

  践行猫的生存哲学:在无用与叛逆中重构自我

  要成为一只猫,你需要脱离群众路线,只和自己抱成一团。猫的遗世独立近乎高贵,近乎绝情。即使是衣衫褴褛的阿三、阿四,也不是低三下四、阿谀奉承之辈。要成为猫,就要接受无道德的纯真。无道德不是不道德、无尊严,相反,猫是有尊严的物种。狗会在公开地方交配,但猫通常会躲起来做事。狗会随地便溺,猫则把自己的粪便掩埋起来。它们这么做显然不是迫于舆论和道德压力,它们是天然的尊者。

  当然,要成为一只猫,也要接受猫对于秩序的破坏。它们在桌子上行走,在你的杯子里喝水;打碎花瓶,抓破沙发、地毯、墙纸;在家养的绿植里撒尿……这不是顽劣,而是因为猫生来就是独居动物,它们只需要解读来自其他动物的危险,而不需要解读其他动物的语言和意图。

  要成为猫就要永远爱自己。猫选择打盹的地方绝对是整个房子里最舒服的地方,冬天是阳光最充足的地方,夏天是最凉快的地方。爱自己,就不去强迫自己前后一致、画地为牢和盲忠愚孝。要成为猫,就要避开无效的社交,理所当然地把时间用来睡觉、梳理毛发、闲逛和释放欲望。要成为猫,是放弃猫主人的主体,放低姿态,放弃评判和教化,接受破碎和脆弱,在共享的环境中、放松的状态下,形成让彼此舒适的关系(距离)。成为猫就是成为当下之物,与其在概念层面区分人和动物的“灵魂”,何不把命名性语言暂时放在一边,在无名中立足、在沉默中现身?即使象征的人设崩塌,风度和骄傲也俱不受损。人与猫相遇后,人不再是人,而是猫-人。

  即使在生理上,猫和人之间也没有巨大的鸿沟。“人之所以为人”的那部分染色体只占据了所有基因组的百分之十。人类和猫的基因组各有大约2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近1.6万个几乎是相同的。这是因为人和猫有着共同的哺乳动物祖先,大约在6500万年前,所有的猫和人类都来自这个祖先。

  因此,成为猫-人就是恢复自然人,脱离机器人。

  (作者为诗人、译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