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在岁月中消散,然而那些曾经在烽火中拼搏的英雄们,他们的故事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我们有幸拜访了一位历经世纪风雨的老兵——钱巨胜。虽已101岁高龄,但他精神矍铄,当谈及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他目光如炬,思绪清晰,往昔的战斗场景仿佛在他的讲述中一一重现,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生死搏杀的年代。
“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啊!那时的环境非常残酷,为了消灭鬼子,很多战友在战斗中倒下了,想起来就很心痛!” 钱老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眶泛红,饱经沧桑的脸上满是对逝去战友的无限怀念。在他心中,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无法忘却的伤痛,更是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精神丰碑。
苦难童年,坚定从军路
1924年,钱巨胜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命运对这个小生命似乎格外残酷,他出生不到三个月,父亲便不幸离世,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艰难求生。五六岁起,年幼的钱巨胜便懂事地扛起生活的重担,给地主家放牛放羊,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压力。从小没有起过正式名字的他也被乡亲们叫作“小驹子”。
然而,贫困的生活并未磨灭他心中的希望。夏日的夜晚,他常依偎在村里老人身旁,聆听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天上有两颗星,一个姓毛一个姓朱,他们照耀着中国,中国共产党好,八路好……” 这些话语如同希望的种子,悄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为他日后踏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
1940年,八路军115师来到钱巨胜的家乡招兵。年仅15岁的他,尽管身材矮小,但报效祖国的熊熊烈火已在心中燃烧。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却因年龄和身高的限制,被部队拒绝。“当时我还不到16周岁,个子也瘦矮,人都没枪高,部队不肯收我。” 钱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但他参军的决心坚如磐石。他软磨硬泡,每天都紧紧跟着招兵队伍,寸步不离。“我就自己跟着他们走,最终感动了部队领导,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钱老笑着说,眼神中满是自豪。就这样,他正式加入了115师三营七连,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初上战场,血染征衣不言悔
入伍不到三个月,钱巨胜便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1940年6月,他所在连队奉命到山东郯城农村组织开展敌后武装斗争,与日伪军的一个中队狭路相逢。
“当时我根本没反应过来,战斗就打响了。” 钱老回忆起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仍心有余悸。在枪林弹雨中,从未上过战场的他,起初有些慌乱,打了五六枪才击中一个鬼子。
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身边的战友不断倒下,鲜血染红了战场。突然,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声传来:“班长牺牲了!”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钱巨胜的头脑瞬间一片空白。就在他不知所措时,身旁的一位老兵迅速按住他,用沉着坚毅的眼神看着他。那眼神,如黑暗中的明灯,给钱巨胜注入了莫大的力量和勇气。他逐渐平静下来,心中的恐惧被愤怒取代。
“为了掩护战友,我的肩膀、胳膊、大腿等多处负伤。” 钱老指着身上的伤痕,平静地讲述着。然而,每一道伤痕,都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见证着这位年轻战士的英勇无畏。
钱巨胜所在连队共击毙日伪军30多人,并最终安全撤退。战斗结束后,鉴于钱巨胜的英勇表现,连队给他记了功。连队指导员将他的名字“小驹子”改为“钱巨胜”,寓意 “巨大胜利”,希望他带着“必胜”决心继续奋勇杀敌。
这场战斗,是钱巨胜革命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成长为合格战士的磨刀石。他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八路军战士的誓言,也为日后的辉煌战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郯城攻坚,突击队长显神威
在与日寇的战斗中,钱巨胜不断成长,逐渐成为经验丰富的战斗骨干。1943年1月,他已成长为一名班长,带领战士们打了不少硬仗。
1943年1月18日,115师教导2旅6团奉命奔袭郯城。这是一场体现 “翻边战术” 外线进攻战的经典战役。钱巨胜所在连队担任主攻任务,他主动加入突击队,担负起最危险、最艰巨的攻坚任务。
“当时6团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扑郯城,在敌人后方打响了这场攻坚战。” 钱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难掩激动之情。19日深夜,6团占领了郯城南关,随后借着房屋的掩护直扑南门。连续的爆破,炸开了第一层城门,但里面还有一道门。由于天色渐亮,团领导下令暂停攻击,先撤。随后,经过商议决定,避开南门和东南城脚的大炮楼,在中间寻求突破点,架桥通过外壕,攀梯强攻。
总攻的枪声打响,主攻连队首先发起攻击,敌人的机枪、迫击炮疯狂扫射,凶猛的火力阻挡了连队前进的步伐。凌晨三点,新的突击开始,钱巨胜所在连队率先抵达外壕,一排架桥,三排架梯子,二排爬城。
“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突击组带头的我等人,率先抵达墙下,大声高喊:同志们不要停,一鼓作气冲上去!” 钱老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在火力掩护下,钱巨胜和其他战友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冲上城墙。
上了城墙,钱巨胜顺势一滚,躲过敌人的火力,迅速甩出手榴弹,紧接着一阵扫射,放倒了几个日伪军。随后而至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阵风似的卷上城头,部队顺着城墙肃清了残敌,占领阵地的号声响起。
激烈的战斗结束后,钱巨胜才发现自己浑身是血,多处负伤。他再次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和八路军战士的血性胆气。
郯城大捷,首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击毙日伪军数百人。钱巨胜在战斗中荣立战功,被通报表彰。他所在连队被授予 “郯城战斗模范连” 称号。这一年,他年仅19岁。
百战余生,初心不改跟党走
郯城攻坚战之后,钱巨胜所在的 115 师转战辽宁,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他随部队继续战斗。在枪林弹雨中,他不断成长进步。1945年抗战结束前,他已是连队的指导员,不仅是英勇的战士,更是优秀的指挥员。
“1941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除了入党宣誓外,我们还增加了‘冲锋在前,退却在后,重伤不哭不叫,轻伤不下火线’的誓言。” 钱老庄严地说。这特殊的入党誓词,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写照,也是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生动体现。
抗战胜利后,钱巨胜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卫新中国、保卫世界和平贡献力量。1954年,他荣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1955年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20世纪80年代,钱巨胜离休后来到了苏州休养。在这里,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他每天读书看报,关注国家大事;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年轻一代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他说:“我要把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从昔日的“小驹子”到今日的世纪老兵,“钱巨胜”这个名字,就是用生命和信念竖起的一面旗帜——它不仅记录着一个老兵在抗日战火中成长的战斗历程,更见证着一位共产党员历经岁月洗礼却始终不变的初心,在时光流转中写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朱熙君 杨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