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超高清产业不仅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更是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当前,随着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升级,超高清领域正加速探索“技术+内容+终端”的融合模式,以沉浸式体验重构文化传播与消费场景。
不久前,vivo携手4K花园发布的8K 180°3D VR沉浸穹幕视频《六艺传韵》,以“终端设备+技术应用+内容创作”的跨界合作模式,让观众通过头显即可“置身”传统“六艺”场景——看舞狮跃入视野、打铁花在头顶绽放,成为超高清技术与文化内容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
让传统文化焕发“全维度沉浸”活力
“8K的清晰度要求我们在道具、服装选择上格外用心,要让观众捕捉到以往从未关注的细节质感;而VR 3D的立体效果,不是简单‘做成立体’,而是要在真实场景中营造‘被包围’的空间感。”《六艺传韵》导演、4K花园制作中心总监盛文辉在谈及创作时表示,VR影像与传统影像创作逻辑差异显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门类”。
在《六艺传韵》的拍摄中,团队将8K实拍与180°VR视角、3D立体效果深度融合:为凸显8K超高清优势,服装纹样、道具纹理均经过精细化设计,确保观众通过头显设备清晰捕捉每一处细节;为强化3D沉浸感,演员调度突破“镜头前”局限,在180°视野范围内完成连贯动作;创新性设计“舞狮吞镜头”场景——在观众视角中,舞狮从远处奔来、张开大口“吞入”视野,这种打破传统画框限制的体验,正是VR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
相较于传统拍摄,VR技术的应用既面临挑战也实现突破。盛文辉介绍,传统影像可通过远景、中景、特写的组接推动叙事,但VR 180°视角始终呈现“大全景”,“无法用特写突出细节,只能通过物体主动‘靠近’镜头实现重点呈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最终采用电影级伸缩摇臂实现VR镜头匀速运动,既有效避免观众眩晕,又充分展现场景的空间张力。
“8K与4K相比,除分辨率提升外,其他技术指标无本质差异,而VR头显的大视野特性,让8K技术有了真正的刚需应用场景。”4K花园副总裁兼前端技术总工程师于路认为,超高清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升级与场景需求的精准匹配。据广电总局相关标准,8K已成为VR内容的入门分辨率,而《六艺传韵》采用的180°3D VR形式,正是行业探索出的“平衡方案”。
AI赋能,破解超高清产业“高门槛”难题
“360°VR虽视野更广,但对带宽要求高、后方区域内容利用率低;180°视角既能保证沉浸感,又能有效控制成本,结合3D技术后,已成为沉浸式内容的主流发展方向。”于路解释,这一技术组合并非盲目创新,而是团队联合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机构,结合观众使用习惯、终端设备能力反复验证的成果。
当前,我国超高清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内容探索、场景落地”的关键阶段。据行业统计数据,国内VR用户已突破100万,但设备开机率偏低,核心症结在于“内容供给与用户需求不匹配”。
“部分VR内容仅是传统超高清影视的‘巨幕版’,没有给观众一个必须要用头显观看的理由,且在其他终端可以轻易获得相似体验;另有部分内容依赖手柄互动,佩戴头显时易与现实环境发生碰撞,体验感大打折扣。”盛文辉表示,《六艺传韵》的创作,正是尝试探索“无需额外操作、仅需沉浸式体验”的内容模式——这种模式既契合家庭消费场景需求,也为超高清内容创作及创新应用开辟新方向。
超高清内容制作的“高成本、高难度”,曾长期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在《六艺传韵》的后期制作中,4K花园后期中心总经理肖田团队就面临“3D VR抠像”的技术挑战:“3D影像对视差精度要求极高,虚景与实景的高度、角度偏差哪怕仅千分之一,合成后就会出现‘穿帮’;且VR近景的双目视角差大于传统3D,边缘抠像稍不注意就会显得不自然。”
为攻克这些难题,团队将AI技术辅助制作流程:自主研发的“蝶变2.0”系统,可通过AI算法修复8K素材中的模糊部分,同时实现“2D转3D”的自动化处理;在抠像环节,AI技术能快速匹配虚景与实景的空间参数,将人工调整时间缩短60%以上。
“过去处理一段5分钟的8K 3D VR素材,需要3名后期人员工作1天,如今借助AI辅助,1名工作人员半天即可完成。”肖田介绍,AI技术在《六艺传韵》制作中的深度应用,不仅显著降低制作成本,更推动超高清技术的规模化融合应用。
这种“AI+超高清”的融合模式,正成为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向。在创作中,AI技术不仅用于后期制作,还能在前期拍摄阶段辅助场景规划——通过算法模拟不同镜头角度下的观众眩晕风险,提前优化拍摄路径。“未来,AI还将赋能超高清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例如体育赛事中,观众可自主选择球员特写、全场局势等视角;电商直播场景下,AI能实时放大商品细节,让8K技术真正服务于消费需求升级。”肖田说。
从“技术探索”走向“多元落地”
随着技术成熟与合作深化,超高清产业正逐步从“技术展示”转向“多元应用”,在文化传播、新闻记录、娱乐消费等领域开辟新空间。盛文辉认为,VR技术的应用价值不仅限于文化作品传播,还可拓展至历史事件记录、新闻现场还原、在线教育等领域。
于路则看好超高清技术在多终端适配的发展潜力:“未来在技术赋能下,内容传播不应是‘一个内容多端播放’,而应实现‘不同终端显现不同体验特点’——手机端适配竖屏短视频,电视端侧重呈现8K大屏的超高清清晰度和质感,VR头显则提供180°3D沉浸互动体验。”
据介绍,4K花园目前还与央视风云合作,在一场音乐会上同步部署8K大屏、4K 3D、8K 180°3D VR三种技术方案,其技术逻辑与《六艺传韵》一脉相承,让观众根据不同终端设备自主选择体验方式,这种“全场景覆盖”的模式,正是超高清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