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煤层深处“争气”!煤岩气开发驶入快车道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向煤层深处“争气”!煤岩气开发驶入快车道

来源:光明网2024-12-20 15:30

  光明网记者 张佳兴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增储上产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理论认知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一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煤岩气”逐渐走出勘探开发加速度。近日,记者走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对话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国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张水昌,探访煤岩气的科学奥秘。

向煤层深处“争气”!煤岩气开发驶入快车道

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大吉气田

  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天然气用气需求不断增加。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天然气消费出现较快增长,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23年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3945亿立方米,增量2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8.5%。这不仅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也对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为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我国科学家不断寻求更加经济环保的能源接续方案。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发现了一种介于常规气和煤层气之间的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岩气。

  突破开发“禁区” 向煤层深处“争气”

  过去受传统煤层气地质理论认识的限制,传统煤层气主要在地下水压力封闭下,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基质内。随着埋深加大、地层温度升高,煤基质对甲烷的吸附能力下降,因此传统理论认为煤层气主体开发埋深300m-1200m,当埋深超过1500m后,含气量低且开发成本升高,是开发禁区。但随着理论认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煤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新突破。

  “在常规油气和致密油气钻探过程中,我们发现深层煤岩层段通常气测显示较好。研究发现,可能有一个气水转换带,在这个带以下地表水下不来,气藏没有遭到破坏。”李国欣表示,按照“将煤岩作为储层整体勘探”的思路,中石油率先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部署风险勘探井并取得突破。

  随着勘探开发实践的深入,工业界和学术界发现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与传统煤层气相比差异较大,具有游离气占比高、存在微距运移、生产初期以游离气为主、吸附气接替等特征,属于一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

  “煤岩气富集通常埋深超过1500m,且大面积连续分布,而煤层气则以吸附在煤炭微观孔隙内的天然气为主,需长期排水降压后才产气,且产量较低。”李国欣介绍,二者虽都以煤岩为储层,但在地质与开发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据介绍,煤岩气埋藏较深,更像是身处“出生地”,且富集量较大,赋存特征上更类似于页岩气,游离气和吸附气共存,游离气占比高达20%~50%,明显不同于几乎不含游离气的传统煤层气。在开发特征上,煤岩气开发方式也与页岩气、致密气相似,主要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采,初期见气快、产量也高。

  首创带有中国特色的油气理论认识

  我国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但受地质条件繁杂多变的影响,油气开发面临诸多挑战。与美国、澳大利亚等相比地质构造更加复杂,常规油气开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不得不寻求新方案来解决“先天条件”不足的问题。煤岩气概念正是在这种处境下“逼”出来的。

  “煤岩气概念可以说是中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的。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人在探讨这一块,这种油气资源有可能是带着中国特色的特有油气形成理论,是新的学科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水昌介绍,早期美国围绕浅层煤层气进行过探索,但因为深层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并没有得到重视,“粗心”的认为只是“一个裂缝里面存储的少量气体”。但我国在勘探常规油气、致密油气的过程中进入到深层煤岩,通过不断探索,发现可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油气资源。煤岩气的突破,正是“借鉴致密气、页岩气生储成藏机制,将煤岩作为储层整体勘探”的思路突破,更是油气地质理论认识的突破。

  早在2005年,中石油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常规油气直井,开展深层(超过2000m)煤岩层段试气,最高获日产气7000立方米,深层煤岩储层内的天然气引起重视;2016年,中石油华北油田在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部署的首口煤岩气水平井(大平7井埋深2000m),获日产气1.2万立方米,突破水平井出气关;2021年,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部署的彩探1H水平井(埋深2350m),获日产气5.7万立方米,首次实现煤岩气突破;2022年,中石油长庆油田和冀东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部署的纳林1H、佳南1H等水平井,获日产气5万-10万立方米。2023年4月22日,中国石油召开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通过广泛研讨,首次将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称为煤岩气。

  “从全球油气工业发展大趋势来看,油气勘探开发从常规向低渗透、再向源内发展,北美正是依靠‘页岩油气革命’,实现了能源独立。”张水昌认为,煤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我国是煤炭大国,煤岩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烃源岩,由常规气到煤系地层致密气,再到源内煤岩气,是油气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接续保障能源安全 煤岩气开发未来可期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据专家估算,我国约60%的天然气来自煤岩生烃,即煤成气。初步评价显示,我国埋深超1500米的煤岩气资源量超30万亿方。目前,采用“水平井+体积改造”技术可实现单井初期日产5万-10万立方米,最终可采储量5500万立方米左右。自2021年煤岩气勘探突破以来,我国已探明储量6000亿立方米,2024年产量预计将突破25亿立方米。

  煤岩气的勘探开发突破,已经成为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新动力,对于保障国内天然气供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专家表示,煤岩气作为一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高效开发关键工程技术系列尚未形成,主体技术仍需持续攻关,勘探开发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强化煤岩气形成与富集机制研究,加快形成煤岩气效益开发适用技术,早日实现煤岩气全生命周期提质提效。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煤岩气的开发将日益成熟与高效。未来,煤岩气或将成为我国提升天然气自给能力的重要保障。

[ 责编:谢芸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