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早发现、早治疗 “硬核检验”助力肿瘤防治
首页> 科技频道> 公司焦点 > 正文

早发现、早治疗 “硬核检验”助力肿瘤防治

来源:光明网2022-04-20 18:32

  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57万例,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每分钟就会有8人确诊癌症。[1]

  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方面跟寿命增长有关系,另外一方面也与疾病发现较晚有极大关系。近年来的数据表明,有将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其中,早筛就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因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曾公开介绍,癌症筛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早期癌症甚至是癌前病变,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概率。[2]

  早筛,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以肺癌早筛为例,从最早的X线、痰细胞学等方法,到如今的低剂量螺旋CT、PET/CT,早筛准确率随检查手段迭代得以更好提升。

  然而,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且对检查检验人员要求极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并非所有医院都具备癌症早筛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第三方医疗机构的平安健康(检测)中心通过引进先进的影像设备,整合权威专家资源,利用尖端科技设备助力精准筛查,在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的初心下,惠及万千百姓。

  聚焦科技力,尖端设备让检查更安心

  2021年,60岁的王凤霞(化名)查出CA125逐渐升高。CA125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卵巢癌血清标志物,升高意味着有患卵巢癌的风险。

  为进一步了解疾病分型,王凤霞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进行PET/CT检查。

  PET/CT是一种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 两种先进影像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影像设备。其兼具传统CT检查密度分别率高、定位准确和传统PET在『代谢异常』阶段就能发现病灶的优势。[3]

  在肿瘤治疗领域,PET/CT可以早期诊断及鉴别恶性肿瘤或病变、进行精确的肿瘤临床分期,还有助于指导或调整临床治疗方案。[3]因此,这一堪称癌症诊断利器的新技术,是全球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的重要选择之一。

  为王凤霞检查的合肥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放射科医师分析,FDG-PET/CT在卵巢癌的初筛和盆腔良恶性肿物中鉴别作用的准确度高达92.1%,这显著高于盆腔B超的83.0%,也高于CT或者磁共振。此外,关注到王凤霞绝经病史和血浆CA125升高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异度还能相应提高。

  因此,经PET/CT诊断,该医师给出了卵巢癌(源于左侧卵巢可能性大)并上述部位多发转移瘤的诊断结论。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主任医师居杏珠医生的介绍,75%的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在经过规范治疗后,五年生存率仅在40%左右。但Ⅰ期患者经过规范性治疗以后五年生存可以达到90%以上,Ⅱ期患者病灶局限在盆腔,规范性手术后再进行针对性化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70%。[4]

  准确的检查结果,对王凤霞后期治疗能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越早诊断,其生存率越高。

  拿到报告结论后,王凤霞立即前往医院住院治疗,最终手术病理证实,其罹患卵巢癌。因为发现及时,且后续持续做好疾病诊断监测,王凤霞治疗效果良好。

  王凤霞的经历,只是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诸多案例中的一个缩影。

  为了给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诊断服务,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还引进了高端精密影像设备PET/MR、高场强磁共振、超高端能谱CT、磁控胶囊胃镜、高端超声、超高端数字乳腺机等先进设备,来满足患者多方位早诊早筛的需求。

  解码报告,专家解读让治疗更精准

  当前,随着精密专业检查检验设备的迭代,医院检查检验科的职能也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提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检查检验门诊。

  如今,看检查报告不再是临床医生的专利,专业检查检验医生的介入,才能给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服务。

  2021年,来自辽宁省的张先生(化名)因为右胸部疼痛,咳嗽数日辗转于当地医院就诊。根据血液检验报告、影像检查报告及病理检查报告,其被诊断为肺癌。

  但是,地方医院很难做更详细的肿瘤分期诊断。为此,张先生于2020年6月来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进行PET/CT检查。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核医学科主任及医生对张先生进行检前问诊,详细了解张先生的现病史和既往史,并针对张先生情况制定PET/CT影像检查计划。

  据沈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核医学科医生李想介绍,张先生首次诊断结果为右肺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改变,右肺门、纵隔双侧、腹膜后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多发转移瘤,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根据准确的诊断结果,张先生在治疗半年后,为进行肿瘤疗效评估及再分期,于2020年12月再次来到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进行PET/CT影像检查。

  结果显示,张先生右肺门肿瘤明显缩小,FDG代谢明显降低,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明显抑制,右肺门、纵隔双侧、左锁骨上及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及右胸膜转移瘤明显缩小、减少,FDG代谢明显降低,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大部分受抑制,右侧胸腔积液吸收。

早发现、早治疗 “硬核检验”助力肿瘤防治

图片来源: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在精准诊断下,张先生临床治疗方案得以进一步调整。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5]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更是明确,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将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不低于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6]

  毫无疑问,癌症早筛、早诊已成必然趋势。在检查结果互认等配套政策下,第三方医疗机构将承担更重要的作用。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以疾病为中心,以筛查、诊断、监测、预后和随访为核心的全疾病周期管理服务模式,也将不断反哺和加速第三方医学检测检验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早日实现。(李晨)

  参考资料:

  [1]《年度巨献:神刊CA发布最新癌症数据:全球1000万人死于癌症,中国占比超3成》 ,生物世界,https://mp.weixin.qq.com/s/kI2FmOqnDd1vRiIi8nr2iw

  [2]《早筛早诊是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的关键》,中国医药导报2021年4月第18卷第12期

  [3]PET/CT,科普中国,https://baike.neamco.com/item/PET/CT/2452393#reference-[3]-135918-wrap

  [4]卵巢癌Ⅱ期五年存活率,有来医生,https://www.youlai.cn/video/article/EEAF2CPqtn.html

  [5]《“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6s/201610/21d120c917284007ad9c7aa8e9634bb4.shtml

  [6]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 冀东小麦收获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