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追“新”谋“智” 长虹美菱迎来开门红
首页> 科技频道> 公司焦点 > 正文

追“新”谋“智” 长虹美菱迎来开门红

来源:光明网2024-04-19 19:31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中国制造企业——长虹美菱也迎来开门红。

  4月19日下午,长虹美菱2024年一季度报出炉,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长虹美菱2024年一季度营收59.4亿元,同比增长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26.93%。

  提高新质生产力、激活以旧换新新需求、立足产业数智转型升级……2024年长虹美菱的开门红,是加快构建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企业内生动力的成效显现,也是长虹美菱追“新”谋“智”的写照。

  追“新”,当然追的是新质生产力。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如何将科技创新力切实转化为产业竞争力?”行业人士认为,“在产业层面要统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品层面,企业需要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追“新”谋“智” 长虹美菱迎来开门红

  据了解,长虹美菱目前拥有冰箱柜、空调、洗衣机核心产业,不断培育和壮大生活电器和生物医疗产业;同时也将孵化商用冷链、物联科技产业,拓展其他产业。产业链不断完善的长虹美菱,正迎来全面开花结果的新阶段。

  在产品上,美菱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也不断提升。M鲜生冰箱、冻鲜生冰箱、如手洗洗衣机、巨能省空调、零下180度深冷冰箱等等,激发消费需求,不断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

  今年3月,长虹美菱再次续写行业保鲜传奇,推出M鲜生新品冰箱;旗下生物医疗也推出云智安·菱睿系列全自动超低温样本存储设备SU-80和云智安自动化样本库解决方案,向行业展示了企业的追“新”能力。

  谋“智”,谋的数智赋能,掌握高质量发展密钥。

  2020年,长虹美菱布局5G技术,通过联合安徽联通、科大智联、中科类脑以及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构建基于5G、云+智能AI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建立了“菱云”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据显示,在智能交易方面,实行C+3模式,以订单驱动制造和交付,交付周期缩短50%,产品库存降低70%;在智能研发方面,采用智汇家AIoT平台、PLM协同开发,研发周期缩短30%;在智能制造方面,采用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产能提升60%以上,生产工人人数减少超过50%。

  长虹美菱5G智能制造工厂先后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长虹美菱还与量子龙头企业国盾量子,一起研发量子工业网关,将量子技术赋能智能制造。下一步长虹美菱将重点打通断点、堵点,进一步大幅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美菱不仅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地位,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同时对外找到存量市场力的增量元素,紧抓以旧换新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增长。“向内找生长、向外找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力量不断积蓄。”长虹美菱负责人表示。

  今年年初,长虹美菱在全国开展了“以旧换新,美菱鲜行”活动中,换新折上折,购买指定型号最高优惠达2000元,通过换新补上补,最高补贴达500元,同时换新还有礼上礼,购机即可赠送专属的双重好礼。

  追“新”谋“智”,长虹美菱表示将持续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提高企业的“含新量”“含绿量”和“含金量”。“依托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提高产品研发的能力,为全球亿万消费者带来更新鲜、更美好的生活。”长虹美菱将继续加速创新,发展企业自身的新质生产力,点燃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尚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 京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盘锦段主线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