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首页> 能源频道> 能源要闻 > 正文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光明网2024-09-29 22:24

  9月25日,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建设推进会在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召开。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认定的由西安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煤火灾害防治重点联合实验室”“西部矿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建设推进会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邓军介绍了西安科技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发展成果等基本情况。他表示,西安科技大学将以此次“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建设推进会”召开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人才、平台优势,精准发力,打造一流平台、汇聚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新时代国家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邓军致欢迎辞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介绍,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平台是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提升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启动了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2021年,行业启动了平台优化建设工作,目前共建设了58家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平台建设各方要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重大战略需求,抢抓科技发展新机遇,找准目标定位,瞄准卡点堵点问题,发挥团队和联合攻关优势,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做实”“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行业前沿发展、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把煤炭科技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要努力把平台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高端科研平台和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创新阵地。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跃民出席上午的揭牌仪式。在谈及高校建设科研平台的相关经验时,赵跃民表示,应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即组建科研“大平台”和学科融合的“大团队”,着眼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大项目”,出“大成果”、做“大贡献”。“在西部能源大发展的当下,西安科技大学具有重要的优势,同时在选煤、瓦斯利用、煤转化和生态修复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都有相关支撑学科,有了新的研发平台就可以更好发挥政产学研用融合优势,勇担重任、承担使命,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事业作出贡献。”同时,赵跃民在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研讨会上作了视频致辞。他表示,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战略,汇聚煤炭行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等高端科技人才,打造一流科研平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开展煤岩分质利用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积极推进煤炭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和高质材料转变。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跃民讲话

  “西部矿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树刚教授、“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宏教授、“煤炭行业煤火灾害防治重点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马砺教授在会上分别作了表态发言。会后,与会领导和专家现场参观考察了“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现场参观考察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宏表示,“双碳目标”“能源革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背景下,中心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行业技术难题、企业发展所需,坚持党建引领、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把足迹留在矿山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做实”“做优”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

煤岩组分分质及低碳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建设研讨会

25日下午,3个煤炭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在分会场分别召开了年度工作会及其学术研讨会,强调了平台优化建设的目标任务,颁发了聘任证书,并就各自平台的前期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对年度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就进一步做好平台优化建设开展了深入研讨交流。(宋雅娟)

[ 责编:肖春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龙里油茶生态园迎秋收

  • 甘肃肃南牛羊异地借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2024-10-16 10:59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2024-10-16 10:36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4-10-16 10:35
智慧粮库里,更多的新科技派上用场,让储粮更加绿色安全。
2024-10-16 10:30
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2024-10-16 05:15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2024-10-16 05:15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2024-10-14 0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10-14 04:50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加载更多